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心理学是什么科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心理学是什么科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心理学属于什么学科呀?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心理学是…
-01-
你的内部动机是如何被置换的?
我是2014年底开通了公众号,一开始我更新文章比较多,因为我喜欢写作,抱着分享和陪伴读者的心态来写文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地得到了原来的标志,并且能够启用留言,然后启用了欣赏功能。
这时候我写文章更有动力了,但这种“有动力”的状态持续了不到半年。我的心态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每次发表文章,我都会特别关注阅读量以及读者的评论和称赞。如果阅读量不高,评论不多,评价不好,或者读者的好评很少,我就会感到失落甚至沮丧。
这样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写文章的动力明显不足。我不再是为了自己的喜好而写作,而是为了追求更高的阅读量、更多的赞美、更多的欣赏。
渐渐地,我越来越没有写作的动力。写一篇文章要花很长时间,我开始想:发生了什么?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老人家门前有一片美丽的草坪。
有一天,一群孩子来到草坪上玩耍、尖叫。几天过去了,老人实在无法忍受。于是他出来给每个孩子25美分,并对他们说:“你们让这个地方变得很热闹,我感觉年轻了很多,我很感激这些钱。”孩子们高兴地接受了老人。钱。
第二天,孩子们又来了,像往常一样玩耍。老人又出来了,给了每个孩子15分钱。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捐一些。15毛钱还可以,孩子还是高高兴兴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分钱。孩子们气坏了,“一天才5毛钱,你知道我们有多辛苦吗!”他们向老人发誓,再也不会为他打球了!
后来,老人的草坪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这群孩子原本是为自己玩的,但是当老人给了他们钱,并告诉他们这是玩的感谢(奖励)时,这些孩子就从为自己玩变成了为老人玩(分)而玩,所以当老人的奖励(分)变少时,孩子们就停止玩耍。他们玩的动力先是被取代,然后又消失了。
我最初写这篇文章是为了点赞和分享。当写作能够得到更多的阅读和欣赏时,我写作是为了更多的阅读和更多的欣赏。当阅读量不高、欣赏量不多时,我就失去了写作的动力。
我还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写作的奴隶,被数据绑架和奴役了,也感受不到写作带来的单纯的快乐了。
就这样,我内在的写作动力被替代、消除了。(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说公众号平台原创文章获得赞赏的机制不好,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鼓励读者的写作方式)。
其实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某事的内在动机是如何被替代和消除的?又该如何应对这种动力被移位、消散的情况呢?
-02-
并不是所有的奖励都是好的
我从一本社会心理学书中学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过度理由效应”,可以用来解释这种情况。
“如果人们本身对某项活动感兴趣,外部奖励就会成为过度的理由,损害人们原有的兴趣。外部奖励会诱导人们,必须减少,才能解释行为的外部过度原因,维持认知平衡。”原有的内部原因导致‘过度原因效应’,即过度的外部原因具有损害内在动机的效果。”
人原有的认知和行为是平衡的。当他们获得外部奖励时,这种平衡就被打破了。为了在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中重新获得平衡,人们会告诉自己,“我这样做是为了这个奖励”。”。此时,他的内在动力就丧失了。
同时,如果取消外在的理由,通常是奖励,就会造成“不充分理由效应”,人们会终止行为。
关于“过度原因效应”,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那就是——德西实验。
1971年,德西和他的助手们用实验方法很好地证明了过度合理化效应的存在。他以大学生为实验对象,要求他们单独解决测量智力的诱人问题。
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每个受试者自己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奖励;
在第二阶段,受试者被分为两组。实验组的受试者每解决一个问题就获得1美元的报酬;
第三阶段,自由休息时间,受试者可以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目的在于考察受试者是否保持解决问题的兴趣。
结果显示,与奖励组相比,他们在没有奖励的休息期间继续解决问题。尽管奖励组在获得奖励时非常努力地解决问题,但在没有奖励的休息期间,他们显然失去了解决问题的兴趣。
第二阶段,实验组的金钱奖励作为额外的过度原因,造成了明显的过度原因效应,导致奖励组的受试者用获得奖励来解释自己解决问题的行为,从而使自己对解决问题本身。态度发生了变化。
在第三阶段,一旦失去奖励,态度发生变化的主体将没有理由在没有奖励的情况下继续解决问题。然而,控制主体解决问题的兴趣并不会因为过度的理性效应而受到损害。所以,在第三阶段,这期间,我依然延续着解决问题的热情。”(来自百度百科)
事实上,人的大脑和思维很容易混淆。一旦做某事的理由太多,就很难弄清楚我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人。
“过度理由效应”启发人们:如果我们希望某种行为得以保持,就不要给它过于充分的外部理由。
在孩子的学习上,家长要注意如何奖励孩子,不要让孩子认为学习是为了奖励。这会导致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没有奖励他就不愿意学习。
事实上,不仅奖励可以成为“过度理由”,惩罚也可以。
我有一位访客,他从小就在父母的严格监督和高压下学习。如果他不认真做作业,他的父母就会打他或骂他。
每年寒暑假,父母一出门,他就停止学习。一听到父母回家,他立刻假装在学习。父母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摸电视后盖,看看他是在学习还是在看电视。
久而久之,出现的问题是,上了大学,脱离了父母的监督和控制,他根本无法控制自己。他没日没夜地打游戏,大学第一年就挂了十门课。
他在大学学习了五年,终于毕业了。
后来,他工作了。同样的问题仍然存在。他只能在老板的催促和要求下完成工作。否则,他只是浏览网页并整天消费它。
生活中也是如此。当你女朋友在的时候,你会把房子收拾干净,但是当她不在的时候,房子就会乱七八糟。
他的工作和生活陷入了失控——责怪自己——继续失控——继续责怪自己的循环之中。
在他的心理模型中,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为父母学习,为领导工作,为女朋友打扫卫生,而不是为了自己,他很难找到“自我”。
他的问题在于,由于过多的外部约束(父母太多的监督和控制),他自己的内部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没有得到发展和培养。一旦没有了外界的控制,自我就是一种失控的状态。
解决他的问题,不仅要培养他的自律和能力,还要让他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体验自己的感受,感受到来自自己内心的动力,感受到“我”的存在。从而激发“我”、“为我而行动”的动力。
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作为父母,如果你希望孩子有自律性,你就不需要控制他们。相反,你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给孩子学习自我管理的机会和空间。慢慢地,他们就能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
盲目的他律、缺乏自律,当除去外界的束缚后,自我就会陷入失控、放纵。
-03-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的一个朋友说:“不要把你的兴趣变成你的工作,否则你会失去这个兴趣并讨厌你的工作和生活。”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话。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一旦兴趣变成了工作,工作带来的压力、责任(惩罚)和物质奖励(奖励)就会消散一个人的动力,把原来喜欢的兴趣变成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所谓的兴趣并不是“真正的兴趣”。他们实际上不太喜欢做那件事。更多的是一种游戏或者“叶公爱龙”的心态。看看别人都在做,你自己也做一下。
结果,当我的兴趣变成工作后,我要么发现自己的能力跟不上工作的要求而感到沮丧,要么发现自己其实没有那么喜欢做这件事。
如果一个人真的喜欢做一件事,他内心的动力就不会那么容易被消除。
另外,我认为内部动力被替代、消散的情况是可以避免的。那么如何避免内部动机被过多的外部原因所取代和消除的情况呢?换句话说,如何保持持续的动力去做一件事?
我有几个方法分享给大家:
1、控制工作的强度和节奏。
任何工作,哪怕是由兴趣转化而来的工作,如果过度劳累,都会给人一种疲劳、疲惫的感觉,而疲劳、疲惫又会降低人的积极性。受控且节奏良好的工作状态可以让我们拥有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
有句话说,要想保持良好的食欲,就不要吃得太多。只有保持适当的饥饿感,我们才有吃饭的动力。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2、跟随自己内心的动力,不要过度勉强自己以减少内部动力的消耗。
很多时候,我们虽然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却因为外界的奖励或压力而强迫自己。有时我们不喜欢这样做,所以我们强迫自己,长期强迫自己,从而导致我们失去了内在的动力。
所以,遵从自己的内心是非常重要的,凡事不要强迫自己太多。
现在更新公众号的时候,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了。有动力的时候多写,没有动力的时候就不写。这使得写作的动力源源不断。
3、重视过程而非结果,在过程中体会做这个事情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这实际上是关于活在当下。一个人越活在当下,他的内心就越不机械,就越不可能陷入自动驾驶模式。他能感受到很多流动而细腻的东西,让他内心的动力很容易保持。
4、激励是一种策略,不要给自己单纯的物质刺激,而是学会激发一个人的内部动力。
激励需要方法,不能仅仅依靠外部奖励。有时候精神上的认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想到一个新的话题,写一篇文章,即使这篇文章没有被广泛阅读或好评,我仍然会感到很高兴,因为我会认清自己,并认为我没有重复以前的话题,而是尝试了一个新的话题。一。选择一个话题。
父母激励孩子也是如此。有时候孩子做得好并不会给予物质奖励,但我们真诚的内心肯定和口头积极的认可会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让他们继续努力。
5、常常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学习的最初动机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获得学习的乐趣,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父母;工作不仅仅是为了金钱、收入,更是为了成长的快乐。通过回归最初的纯粹,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满足。
当我们做某事,外在原因越来越成为我们行动的动力时,最好停下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初心,问问自己为什么出发?那么我们可能会再次受到激励。
6、建立属于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
人的动机有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人们的评价体系有两种:内部评价体系和外部评价体系。
建立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学会为自己打球,而不是为别人打球,为分钱(奖励)打球,才是真正让一个人保持动力的方法。
如果我们以外部因素作为参考标准,我们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缺乏动力,因为外部因素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就像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阅读量和欣赏量并不是我能控制的。如果我根据这些因素来考虑我的行动,我很容易情绪波动,我的行动动机就会受到影响。
再比如,同样一批农民工,一个给老板打工,一个给自己打工。
前者工作努力,但如果老板不给他奖励或认可,他就会减少努力。
后者会思考自己在工作中学到了什么,是否取得了进步,是否距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了。因此,即使老板不给他奖励,他仍然会努力工作,而这种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会得到回报。
如果这个老板不给他认可,如果他换了一家公司,另一个老板会给他认可,或者如果他自己创业,市场也会认可他的努力。
希望你能建立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拥有源源不断的内部动力,“为自己而玩”,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