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心理资讯网

道家谈心理疾病,道家对心脏的理解

时间:2024-08-08 23:29:22作者:心理资讯网 分类: 心理疾病 浏览: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道家谈心理疾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道家谈心理疾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医与道医有什么区别?

中医和道医有何区别这个问题问的太好了。这个问题也要分为三个层次来回答,

第一个层次是道医和中医同源而已。

第二个层次是中医是给人类治疗疾病的医者,道医不但能给人类治疗疾病而且最大的是根据天象可以判断出自然环境的变化,当然了最大的是可以根据天象反映出来的现象道医可以列出治理治法。

第三个层次是道医可以治国理政,但是中医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谢谢邀请,我也是初学者,姑且言之,说的不一定对,请多批评,谢谢!

道医因有修炼系统,能体察气血等人体内部运动规律,有了这个会对病症根源诊断奇准,加上包括修炼得来的气功、祝由等相对传统中医更为丰富的各治疗技法,治疗效果如汤泼雪,是完整版的中医。

中医不修炼,缺亲自体察,只靠字面理解去学四大经典背汤头记名方,诊治水平不到家,是残缺版的中医,纵是通过苦学成就的名医,诊治也会常犹如隔雾观花。

但就算是残缺版的中医,在内科方面也秒杀所谓的现代医学(西医)。

核心观点——中医源自道家,历代古中医多是道家。学中医最好兼学道家,可学全真教丘处机的龙门派。佛医(藏医)可与道医相提并论。苗医可视为与古中医同源不同流派的分支。

中医源自道医。或者说,中医最初本来就是道医,从“金元四大家"开始,逐渐从道家分离出来。仔细查一下古代名中医的人物传记,很多是道家人物,只是他们医名太盛,盖住了道家身份。比如神话时代的黄帝、三国的张仲景、东晋的葛洪、唐朝的孙思邈、南宋的陶弘景,明朝的李时珍等等。

再看一下古中医根本经典《黄帝内经》,以中医看是医书,以道家看更是千古大道书。而历代道家高道,几乎都通道医(古中医)。反过来看,为什么现代出不了古代孙思邈一样的大宗师级别的中医?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正是因为现在中医几乎不学道家,如乏源之水难以充沛,因缺少了道家这个大源流的缘故,医疗效果就低了一个层次。


什么叫道医?试读唐朝神医孙思邈《大医习业》:"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个人浅解,道家、中医无所不通,并以道家本领驾驭中医的大医家,就是道医。东晋葛洪说过:“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现代有代表性的道医,如龙门派的张至顺道长。

以上仅供参考,是原贴。下为答疑。

李时珍是道家?普通人物简介,根本看不出来,要看《李时珍传》末尾一段话,“顾景星曰:余儿时闻先生轶事,孝友,饶隐德,晚从余曾大父游,读书以日出入为期,夜即端坐,其以神仙自命,岂偶然与?”这段翻译大意:顾景星讲“我儿时就听闻(李时珍)先生的轶事.......(李时珍)晚年跟我的曾大父经常在一起(好朋友一样的),(他)日出读书日落即止,夜里就端坐(打坐),他自命神仙,哪里是偶然呢?"——这一段已能确定李时珍是道士。

张仲景是道家?在他的名作《伤寒杂病论》自序说“怪当今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最后一句说:“余宿擅方术,请事斯语。”。什么叫“方术”?不是道家是什么?详细的可以上网查一下北京中医药大学三位作者写的《张仲景与道家渊源考略》,里边提到了很多佐证。

历史上有很多道长,因年轻时体弱多病甚至命悬一线,为治病救命入道家,后来治好并得长生逍遥神仙之学。原因有二:1.道家自古有云“上药三品精气神”之说,通过炼化精气神来激发人体生命潜力,再加外部草药等两方面配合来医,比现在中医只用外药肯定要强啊。2.道门内部代代相传(有真传的,假道士不在此列),短则百年,长越千年,假以时日自然会积累一些验方,代代相承治病救人形同秘方,治病自有奇效。如孙思邈的《千金方》就是这么来的,千金方甚至还吸收了佛医的内容。

从中医的渊源来说,道、医同源。但后世中医离道可能越来越远。至少现在的趋向还是这样。

不说别的,就看《黄帝内经》,里面记载了很多道医的内容,最典型的如现在称为“运气七篇”的运气学内容,但《黄帝内经》里,又何止运气七篇在讲医与道的关系呢?

《黄帝内经》的运气学,现在明白的人已经很少了,虽然最近这些年通过网络传播,更多的人接触到了运气学,但真正弄懂的确实不多。更多的人看到它的表述,就感觉迷糊了,弄不懂了。还有一些人也是借此弄不明白来攻击中医的。

张仲景之所以成为了医圣,与他传播中医的作用分不开。他是把过去的汤液经与内经结合在一起的集大成者,让中医的理论与药方合流,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让后世中医可以通过《伤寒论》接触和学习中医,而不是通过《黄帝内经》里的医理学习。《黄帝内经》所讲的医理更复杂,而且更不易操作,而《伤寒论》则不一样,讲出来的都是疾病表现特征与治疗之道。后世中医学子,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按图索骥”的方法,开始中医学习。

也就是说,《黄帝内经》里,中医还有很明显的道医痕迹,而到了《伤寒论》中,或者张仲景之后的时代,中医就已经把医理融入实践,让具体的辩证和治疗手段,成为了中医的学习重点。这足以应付大多数当时的疾病。

当然,要做大医,上医,还得回到中医经典里,用医理指导中医。但对于百姓日用,日常的疾病,那些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更容易为大众掌握,成为中医普及的法子。

现代中医个道医的区别,在于道医关注的是中医本源、理论,弄懂理论,可以举一反三。而现代的很多中医,丢了理论与核心,把中医变成一种实践医学。讲的的不是中医理论,而是疾病的症与证,外在表现,并通过外在表现进行合参,以及按照自己熟悉的一套方法进行治疗。于是,大病、难病治不好了,中医治病的道理说不清楚了,说出来的道理流于教条,不易为人所知,脱离了生活,也就脱离了中医的“活着”。以至于一些人认为中医要“寿终就寝”了。

中医其实离不开它的本源。离开了阴阳五行的理论,中医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离开了百姓对中医的广泛认知,中医终究要成为僵死的医学。而中医之所以能够存续数千年,根本的,就在于它活在百姓中,在于它的理论不离天道,无法被泯灭。除非地球不在了。

中医留下了不少典籍。这些中医典籍,就是后世修正医学,返璞归真的模板。中医经典不死,中医必将永存。这应该就是中医与人类发展的规律同源的现实所在。

道教的符水治病是什么理论?有疗效吗?

谢谢邀请!真实治病的原理都是一样的,病能治好是根据人本具有的德能来治好的。符水治病对客观世界观察到的形式表象。从表象看通过这个动作过程最后也能使病人的病情控制乃至身体康复。我们深入体会,一般行道的人注重修行的功夫,有高尚的道德情感。修行功夫也体现在治病结果上。治病的结果反映修行功夫。符水,其实最重要的是在那个符上体现。修道的人写或画的符笔画繁多,而且要求一气呵成。体现在高度真和诚,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在里面,这就是定,就是德。有诚有德就灵。故能治病。纵观现实社会情况无不如是。我们去就医看病,也是注重医生的德行。如果医生没有德行,不为病人着想,心里总想着病人的口袋里的钱,个人的利益,我怎样才能赚到钱,心理没有救死扶伤的神,只有物欲,病准会治不好。故治病者靠的有高尚的道德精神把病治好的。

道教的符水治疗是什么理论?有疗效吗?道教的符水冶疗,它的治疗理论是一种心理治疗和精神刺激。患者认为,有人关心他(她)了,有先生为他(她)治病了,并且受到符水突然喷射!精神状态有所改变。往往对长时间抑郁在内心的思想情绪,爆发出来,故而使病情减轻或消失。这种治疗方法,对于心理疾病来说,有时候是“水”到渠成,立竿见影。然则,应当提醒的是,要注重科学,有病还是到医院去治疗!鬼七八道,那是旧社会,老百姓无条件治病,看不起医生,只好去求神乞鬼,病急乱投医的做法。对于治疗大多数疾病,巫术,道法,是不起作用的!所以,千万不要延误了治疗时间!

谢谢来请!才回答,道教的符水能治病吗?有疗效吗?人民都是一种尊严诚信做人,好多人都是心灵感之特,用于这种方式解脱胎换骨,达到目的,并没有科学文化知识理解,从医学类西药不治根,中药又治本治根的概念,那么道教只能是传教尊言之善,这是几千年的道教法师的行者方式流程,并不是把病都治好了?那就没有医院医疗荐在历史的临床路径,要以唯物主义辩证法,从科学到理论在实践结合得出真实道理才正确。谢谢!

道教的符水治病,是暂时的精神刺激。刺激患者突然受惊的~精神疗法。冷不防给患者脸上,突然一口水喷在患者的脸上。患者突然一惊清醒,惊出一身冷汗。毛孔疏松,经络阻滞瘀堵运化条达。病已有效果!所谓做法式,就是精神寄托~收鬼(病邪伤害)。符水一口喷脸上突然一惊的清醒状。就是原始医药困难,没有办法的办法。己会缓解调理疾病,精神缓解通过劳动强度的劳作,病己会恢复健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道家谈心理疾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道家谈心理疾病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