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心理资讯网

心理治疗疗法判断,心理治疗疗法判断题及答案

时间:2024-09-22 12:28:04作者:心理资讯网 分类: 心理治疗 浏览: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心理治疗疗法判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心理治疗疗法判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abcde理论是什么?

ABCDE理论指的是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疗法(REB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整体模型是“ABCDE”,是在埃利斯的“ABC理论”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这就称为ABC理论。

首先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提出了情绪ABC模式

A(Activating Event)——事件或情境

B(Beliefs)——你对这个事情或情境抱有的信念(即你的态度,想法,评价,解释)

C(Consequences)——结果:情绪结果(比如焦虑),行为结果(比如攻击),生理结果(如心悸,手脚冰凉)

也就是说并不是遇到什么事情A所有人的反应都会是结果C,因为你的观念B的存在取决于每个人遇事后结果(反应)的不同。

而情绪的ABCDE理论也属于心理疗法的一种。

D(Disputing)——找出你通常使用的那些有可能会误导你,使你得出不准确结论或判断的错误的思维模式。

E(Effective Rational Beliefs)——找到新的有效办法,来帮助我们解决我们面对的问题。

情绪反应的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往往问题出现在对事情的判断与解析上。而ABCDE理论就是找出误导自己的惯性思维,找到新方法来避免负面极端情绪的影响。

勇敢面对(具身疗法)与催眠疗法哪个更能优化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就是勇敢面对,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粗暴,需要人们勇敢面对害怕。越害怕就越去做,做着做着就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就没有了心理的疾病。譬如我们常常说的演讲,每个人都会害怕在公众中说话,害怕别人评头论足。如果越是害怕,越迎难而上,随着演讲次数的增多,慢慢地恐惧的心理也会消失,自然就能在大众中侃侃而谈。

但是对于病情相对严重的人,譬如严重的抑郁症,他不可能承受和面对太大的压力,压力太大会造成病人心里的崩溃,甚至走向极端。这里简单粗暴的心理疗法就不太适合。

这时催眠疗法就比较适合。催眠疗法比较温柔,它首先是在催眠的过程中查找出病人的发病的成因,这些病因通常是诱发于儿时遭受挫败的经历中,潜伏于病人的深层次的潜意识中,日积月累,积重成疾。催眠疗法就是把病因找出来,然后纠正病人的错误认知,积极引导病人并逐步修复病人的心理。这种方法的治疗过程比较缓慢。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因人而异。不管是勇敢面对还是催眠疗法,能治好病人的心理疾病就是好方法!

其实无论哪种的疗法,都是需要当事人作出改变的,以及勇敢面对。勇敢面对,不是疗法来的,是人的意志。

催眠是在潜意识层面上处理各种心理问题。我们10%意识,90潜意识,冰山理论,我们所看到浮出水面的部分,只是冰山顶部,只占10%,而90%在水面下的部分,是我们看不到,也就是造成沉船的部份。

意识是非常局限的,是我们对事物立即性的认知。意识有能力分析事物,判断是非。它是我们心灵中限制我们,并且告诉我们什么是可能的。

潜意识,是所有生命经验的储存所。潜意识不像意识那样严格分析,这部分的心智是催眠工作者的领悟。

我们现在只看到冰山一角,应用催眠可以延伸到无限,因为我们所想的,所说的或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发自内心,而催眠就是处理内心的部份。通常有许多情绪障碍的根源,我们运用催眠的治疗方法是可以解决很多心理问题的。

为何对于精神心理疾病大多采用单一药物治疗而不采用辅助性的动物疗法?

如今快节奏、高压、繁忙的生活使越来越多的人没有时间去进行人与人的沟通,而饲养宠物已成为众多家庭的选择。

毫无疑问,动物可有益人的身心,并且可使人及时解除烦恼。也看到神奇的报道,如某精神障碍患者与动物的友好相处,疾病得到了相应的缓解。因为动物既不会顶嘴,也不会挑剔或下命令。它们的缄默使人倍感友好,招人喜爱。此外,与这种毫无威胁的对象交往,能够给人带来快活,不会感到苦恼,更不会产生压力。事实上,动物具有一种让人吐露心扉、陶冶情操的特殊功能。

那么,精神障碍患者是不是可以用动物疗法替代传统的药物疗法呢?

目前,关于精神障碍的诊疗指南及规范中并未将动物疗法列为常规治疗,药物治疗依然贯穿着精神障碍患者的整个诊疗方案。动物辅助疗法(宠物疗法)指的是一对一的为了特殊目的而进行的短期或长期的疗法[1]。

在1994年,美国首次将动物用于治疗。英格兰在1792年就有精神病人照料兔子和家禽。1860年南丁格尔注意到一个伤病员几年来对房间内一只笼中鸟感兴趣并从中获得愉快。动物疗法的确能为人提供心理上的帮助,如梳理动物皮毛和抚摸宠物能帮助病人扩大活动范围,提高活动力度,减少对药物的需要。

与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相比,该疗法最大的危险是动物未经训练和缺少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但大量研究表明,精神心理疾病分器质性类的精神障碍以及其它诱因导致的精神心理障碍。其中器质性类的精神障碍的发病与遗传、神经生化、内分泌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决定了必须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变这些异常来达到治疗的目的[2]。由其它诱因导致的精神心理障碍,如中毒、精神活性物质、应激、心理因素等。除及时解除诱因外,还需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变这些因素导致的器质性的病变[2]。

除药物治疗外,也常采取心理疗法、物理干预,动物辅助疗法等来进行补充治疗,但药物治疗依然是目前的主流疗法。

有动物辅助疗法的个案报道,但目前尚无大样本的研究。

2017.11.17[参考文献][1]朱向方摘.国外医学护理分册[J].2002(21):482.[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精神心理疾病只是一个泛泛的说法,它包含的疾病非常多,其机制和表现各不相同。近来看一些报道或是新闻提到国外有训练一些安慰自闭症孩子的动物;前几日发生枪击案后也有治愈金毛犬去帮受到牵连的患者,我相信这些暖暖的毛茸茸动物有时可能起到超越药物治疗的效果(但即使没有这些动物,医生也会做心理危机干预的)。然而让这些可爱而温顺动物去帮助有伤人毁物冲动的躁狂发作患者、精神分裂患者?后果我可不敢想象。这些动物训练起来很困难,需要从动物很小时筛选,需要专人严格的培训和把关,纵然严格至此也无法保证每只动物行为一致,况且动物们一般活的不长,能够开展辅助治疗的工作时间就更短了,所以它的成本非常昂贵,医生也很难控制每只动物的治疗效果,只能为特定一些的疾病作为辅助疗法。至于相关的研究较少,可能因为它还是一种比较新的治疗方向,但由于不确定性太多,成本昂贵,且出于伦理的考虑,设计一个能够有参考价值的实验挺难的。

药物治疗无论是精神方面的疾病还是其他的躯体疾病,其优点就是疗效可控且稳定,我个人观点是动物的辅助治疗更适合一些需要陪伴、安慰、鼓励的患者,然而精神疾病种类那么多,即使抑郁症也有各种各样的发作形式和特点,再结合患者自身的性格基础和环境因素,连质量和疗效均一稳定的药物都不一定种种都见效,何况数量稀少的治愈动物呢。

如果把动物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却放弃药物治疗,那么也就意味着需要承担治疗无效的风险,而很多对于精神疾病患者,延误治疗就可能导致治疗难度增加,所以想当然的就推崇动物疗法(还有一些)也是对患者及社会的不负责。不过动物疗法不像药物那样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而且我自己也喜欢心情不好的时候去撸别人家的猫,真心希望能够在国内开展并纳入医保,希望病人们早日康复。

希望能帮到你。

(安定 小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心理治疗疗法判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心理治疗疗法判断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